吴幼坚【书香分享】孔子一生最仰慕的男人竟是他,读完他的故事我一秒变迷妹-书香盐城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424

吴幼坚【书香分享】孔子一生最仰慕的男人竟是他,读完他的故事我一秒变迷妹-书香盐城

吴幼坚━━━━━━━━━━━━━━━━━━━
书 比 天 大|诗 意 栖 居
━━━━━━━━━━━━━━━━━━━━

说到先秦圣人,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是孔子,而有这么一位与孔子齐名的圣贤季札,他不仅是“南方第一圣人”,先秦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艺术评论家,他还是孔子一生中最仰慕的男人。陆机夸他“穆穆延陵子,灼灼光诸华”,司马迁赞他“见微而知清浊”,崇拜他的粉丝不要太多哦。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中《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第一个指定收录的文人也是他,季札究竟有何魅力?


“人文始祖”好抢手
季札(前576年一前485年),姓姬,名札,周文王姬昌的后代。生于春秋时周朝的吴国,是吴王寿梦最小的儿子,故又称季子。
据史料记载,吴国公子季札为谦让王位弃室而耕,隐避于茅山脚下,也就是今天的丹阳县延陵乡的王甲庄。当时这地方还是一片沼泽湖汊,人们不懂得种植庄稼,季札来了以后,将中原的大豆、麦子种子献给人们,并传授种植经验,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幸福。
因此,鲁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季札被封于延陵,号曰“延陵季子”。封地成长带形,中心在今常州市,全部面积包括今武进县全部、丹阳县东南部和江阴县部分地区。季札死后,季札的墓在离故居王甲庄9里之处,建庙立碑,相传碑文还是孔子亲手写的。碑当时刻为两块,一块在丹阳,另一块竖立于江阴申港(相传为季札常往之地,又说是他的出生地)。所以,今天常州、江阴、丹阳三地一直争论不休,都想将季札归为自己的“人文始祖”,季札可不是一般的抢手啊。

孔子点赞“三让国位”
在季札的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事就是“三让国位”。
据史料记载,季札从小聪明过人,熟读《诗》、《书》,懂得仁义礼让,特别受父亲寿梦喜爱,因此“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应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毕竟前面有周太王废长立少,后来泰伯也传王位于兄弟。但是季札坚决不受,《左传纪事本末》里记录他当时的话:“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季札心想,我是真不想做什么君王,前面既然有规矩定在那里了,何必要破坏呢?父子感情再深也不行啊!这是他第一次让国位。
但寿梦主意已决,于是嘱咐长子诸樊,一定要记住他的话,把王位从兄弟依次传递下去,这样就能到季札了。
到了诸樊元年,孝顺的诸樊脱下孝服就要让位于季札,他说,既然父亲都这样说了,我们还是应该从尊重他的角度履行吧。但季札还是不受,并说:“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 ‘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于是弃室而耕,这是他的第二次让位。

《孙子大传》中午马饰演的季札形象
诸樊死后,王位传到了二弟余祭,余祭又传到了三弟余昧手里。余昧死后,按说这个王位该到季札手里了吧?但季札还是第三次让位了。并趁着出使外国的机会,躲避起来了。这个时候,余昧之子王僚就上位了。而季札回来后,也是愿意服从这位侄子为王,听从安排工作。
季札礼让王位的事迹写进了《史记》《左传》和《公羊传》等史书里,成为天下传颂的圣贤之事。孔子听了也特别感动,为季札“三让国位”的行为狠狠点赞,“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什么样的人能将天下三次拱手相让?而且让的这样和平,处置得合情合理,唯有像季札这样拥有极高品德的人啊!孔子不仅成为了季札头号大粉丝,还在自己的多篇文章中赞扬了季札的做法,对季札的仰慕之情无与伦比。
“心许”都不忘,靠谱!

徐州”季子挂剑台“
如果说季札只是道德高尚,不足以让孔子这么崇拜,季札的还非常讲信义,让人不得不服。如今,在徐州泉山区云龙山上有一块巨大的青石碑,石碑的中间刻着“挂剑台”三个字,碑的两边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延陵季子兮不忘故”,下联是“脱千金剑兮挂丘墓”,这便是季札挂剑台的地方。
据《史记》记载,吴王余祭四年的春天,季札由鲁国开始出访各国,季札在出访途中路过徐国,受到徐国公的热情接待。徐国公一见到季札,就被他的气质涵养所打动。徐国公默视着季札端庄得体的仪容与着装,突然,被他腰间的一把祥光闪动的佩剑,深深地吸引住了。徐州云龙山的这柄剑铸造得很漂亮,几颗宝石镶嵌其中,徐国公虽然心里喜欢,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是不住地朝它观望。季札看在眼里,内心暗暗想道:“等我办完事情之后,一定要回来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君。”

季札挂剑的木雕
但世事无常,等到秋天的时候,季札再回徐国时,徐国君已经去世。季札十分伤心,当即解下佩剑送与徐国现任国君,现任国君不敢接受。季札便来到了徐国公的墓前,将那把佩剑挂在了墓前的一棵树上,季札的随从很不懂,把这么好的剑挂树上干什么?
季札解释道:“我当时虽然没有与国君做任何允诺,但是我的内心已经暗暗做了决定要把宝剑送给国君,虽然现在他已经去世了,可是我还在,我内心所做的承诺也还在,便是要守信于国君,这便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种以心许而不爽其约,被后世许为独特的“挂剑之义”。
也许现在人有些难理解,心里许诺的事情怎么还能作数?但独孤及在《吴季子札论》里说“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挂剑成了“信”的表征,这是季札赋予中国古代诚信观念的一个新的内涵。看到这里,很多女孩子要十分感动了,季札真是个靠谱男人,连“心许”的都不忘,还有什么事是不能交给他的。
先秦最火的“音乐评委”

资料中季札画像和介绍
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访问鲁国,受邀观赏了一场当时规模最大的音乐会。那场演出奏了约二十首乐曲,都是《诗经》中的各国国风、小雅、大雅、颂。还有六种乐舞,分别是周武王、商汤、夏禹、虞舜等年代的。歌曲听得季札是赞不绝口,舞蹈看得季札是目瞪口呆,于是他一边不停感叹“美哉”,一边即兴发表了对歌舞的评论。季札认为施德政和仁政的诸侯国乐曲好,称赞小雅、大雅、颂这些宫廷音乐有助于维持封建礼制、伦理教育。对乐舞的看法是,越年代久远的越好,歌颂先王的政绩为现时的统治者服务,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有密切关系。季札观乐“精于音律,不直听声而已”,竟能“尽知其意”,边观边评,妙语珠连,议论风生,乃至轰动了周文化中心,使鲁人敬焉。
可以说,季札就是当时最火的“音乐评委”,点评和鉴赏能力非常之高,他把歌舞看作是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音乐、舞蹈就是礼教盛衰的反映,也是国家政治盛衰的征兆。他从音乐里听出百姓的辛苦和怨恨、统治者的恐惧。由此看来,季札不仅是“至德之人”、讲信义,还是个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这次评乐成了春秋时期唯一的一次系统的诗乐批评记载,虽然春秋时期,赋诗言志在聘问、会盟时蔚成风气,但系统地观乐论政则始于季札。季札品评论鉴的基本取向直接开启了儒家文艺观的核心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季札堪称是中国儒家文艺评论的先驱者,千年礼乐文化的推动者。
(参考书目:徐敏《季札》、司马迁《史记》等。感谢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姜建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来源:江苏文脉
记者:宋经纬
-END-
书香盐城
盐城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盐 城 市 全 民 阅 读 促 进 会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