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幼坚【中国油画在线·大视野】孙克-他山之石,看中国油画的定位与前景-中国油画在线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571

吴幼坚【中国油画在线·大视野】孙克|他山之石,看中国油画的定位与前景-中国油画在线

吴幼坚

在西斯庭礼拜堂高高的穹顶下,在千万个静穆的观众间,仰首凝望修复后的《创世纪》 和 《最后的审判》,抑制不住内心的震憾,深为米开朗基罗超人的天才、技艺和精力所折服。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在他的艺术里,我看到人性的觉醒所产生伟大创造的力量、人在觉醒和成长中感受到的巨大的压抑和悲哀,他的艺术就是对人类完美的颂歌;他的绘画代表了该时代的最高水准,他对结构规律的深刻探索和理解, 由此而产生的真实的朴素的力量,是他同时代艺术家所莫及的。他的确是巨人中的巨人。
在阿姆斯特丹的国立美术馆中,我还看到伦勃朗的杰作《夜巡》,再一次感受到欧洲油画的博大精深。经过数百年无数艺术家的传承积累,油画艺术到伦勃朗时代达到了高峰。伦勃朗的现实主义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与描绘是人所共知的,看到 《夜巡》 才体会到一个画家所能攀登到的艺术高度——他在这件巨作里突破了群像画平铺直叙的被动述说规则,也突破了金钱对艺术商品订件的雇佣关系,以破产为代价达到了艺术创造的自由王国境界,为人类留下光辉的精品力作。
伦勃朗死后120年,法国诞生了另一位大师德拉克洛瓦。在学院古典主义失去活力并已呈强弩之未的时候,德拉克洛瓦的浪谩主义又使艺术远离了学究式的冷漠和平庸的理念, 令艺术重返生活,得到灵感与激情。 他对色彩感受力的跨越,对油画表现力的突破性发展,对19世纪油画艺术的后续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思考之一: 人所共知, 传统欧洲油画一直建立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惟妙惟肖为追求,以精细刻划为手段的西方特有的艺术品类。 所以如此, 一方面是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是自然的 “摹仿“ 说从美学思想定下调子。另一方面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艺人们作为手工劳动者,“当时有一种流行的美学思想,认为美的高低乃至艺术的高低都要在克服技巧困难上见出, 难能才算可贵”(引自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147页)。 这样一种务求精美的态度是从艺术品作为特殊商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正是各时期出现的大师们的突破性的创造与发展,引领着欧洲油画走向成熟与完美。
19世纪以来,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艺术逐渐改变了对教会和宫廷贵族的从属关系,艺术家有了更强的独立人格地位, 加之科学技术如摄影对造型艺术的冲击、东方文化的传入等,对画家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原有的艺术信念危机出现了,促成了强调逆反的非写实的新的艺术观念的流行。 从马奈到梵高,从塞尚到毕加索,一发而不可收。
以一个东方人的眼光看,他们一是摆脱了严格的写实主义,但他们缺乏中国文人艺术的深刻广泛的理论基础, 缺乏中庸思想的平衡, 于是他们的艺术经历一个从 ′′极似” 到 “极不似“ 的过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构成了20世纪西方艺术世界一道风景线。
从另一层面看, 则是艺术从原先的供求关系逐渐为画商的金钱所操纵,不停的艺术“运动”后面是画商的手。
在现代后现代艺术活跃的西方世界,架上油画一时走向低潮。可是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俄罗斯油画却在生机勃勃的发展。就是在欧美20世纪仍有优秀的画家出现。像鼎鼎大名的怀斯,就颇有影响。在欧洲见到的情况是,传统艺术仍为大多数人所珍爱,从历史名家油画拍卖价格不断飙升, 这些从美术馆名家之作前人山人海的盛况中可以感受到。
应该说, 架上艺术并未终结, 现实主义的艺术不会消亡,因为对真善美的追求,尤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的本能, 是和人求温饱、求健康、 求安逸、趋吉避凶一样的生存本能。可以说,油画艺术的发展并未到头。
此消彼长, 东边不亮西边亮的规律不会错。但油画艺术出现另一次高峰于何时何地则难以预料。



思考之二:中国油画走过了几百年,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上世纪5O年代以来我们有一套严格正规的教学方法,培养出许多人材, 证明行之有效,也是可贵传统, 不可妄自菲薄。
这次出去看看,客观地说,和人家的油画传统比还有相当差距。 我想问题在于定位。
油画是欧洲原产, 是地中海的水大西洋的风,欧罗巴土地的人民孕育创造的具有独特审美标准和特性的艺术奇葩,更与中国画迥异。
2O世纪的中国人. 抱着急于改造中国文化的心情,曾经一股脑儿地照搬照学西方的一切,欧洲油画各时期不同风格流派如古典写实、浪漫主义、印象点彩、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等等都有人学来。但基于国情与受众的需要,多年中只有写实画风大行其道。



经过几代人努力,学得固然好,但总有一个定位问题不断出现: 学便要努力学,要”紧跟”,但怎么跟也是第二位, 先贤早讲过:“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见《沧浪诗话》)
怎样才能“从头越”呢?油画也怪,无论在欧洲学得多么洋味十足,回到国内画东土风物, 日久“由洋变土”, 必不可免, 真应了古人言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气候与土攘是重要条件, 文化何尝不如此。
由 “洋” 变 “土”,人称之为民族化, 其实也有高低之分,吴作人的 《齐白石像》、董希文的许多作品都是民族化的经典,虽土却高。 许多人手艺不精,把中国少女画成黄脸婆,有位画家画了一大片开国元勋图,整个一张月份牌画, 这不叫民族化, 叫劣化。
马克西莫夫当年说过中国人脸上色彩很丰富, 他在北京画一幅女士像: 黑丝绒衣衬托雪白肤色靓丽极了,此后见中国油画也讲究色彩了,但终不及马先生, 看来手艺不精不行。


中国油画要在世界油画园地中占一席地, 还要开辟蹊径, 划定地界。精耕细作,悉心养护, 培植基因,遗传成势,然后高壮成林。油画民族化是多年来一个口号一个理想,然而油画民族化,必须筑基于高水准、高品位、 精谌的艺术之上。 必须有系统的严格的教学体系的人材支持,明确、有力的理念舆论支持, 以及有热心的实力雄厚的民族企业家、收藏家的财力支持。
油画民族化起码是油画在中国健康发展的一种选择,只有形成自家流派和传统之日,方取得与人家对话即分庭抗礼的身份之时。

在这里
会遇见有故事的画家
邂逅怀抱艺术梦想的人
欣赏梦里出现过的图画
缤纷色彩
惊艳每一个春夏秋冬
与艺术为友
您的心灵和收藏
甚至人生
将因此而丰盛

出品人 | 刘 洺
总 监 |高沛霆
主 编 | 陈 铿
监 制 | 张一冰
编 辑 | 麦景亮
高月芬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