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幼坚【于彦芳主任|健康课堂】远离幽门螺旋杆菌,全民“公筷时代”已经到来!-蒙京中医院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553

吴幼坚【于彦芳主任|健康课堂】远离幽门螺旋杆菌,全民“公筷时代”已经到来!-蒙京中医院

吴幼坚 于彦芳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主任,蒙京中医医院特聘专家。
01
推广”公筷行动计划“刻不容缓
春夏季传染病多发,其中不乏来自餐桌上的“口口”传播。亲友相聚,相互间习惯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推杯换盏间便给了各种细菌大量传播的机会。
“就餐时不用公筷,已经成了我们餐桌上最大的健康陋习。”
于彦芳主任呼吁倡导: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全社会应该推广“公筷行动计划”。

02
爱孩子,就为他使用公筷!
“我们酒店每一桌上都至少放一双公筷、一把公勺,顾客使不使用,得看场。”
由于常年的习惯,朋友聚会使用公筷的比例在逐渐提高,特别是年轻人群体。
但使用率还是不高,尤其是在“酒桌”上,喝的时间长了,就完全不会顾及公筷与公勺。
我的患者说和家人亲戚聚会时,基本不会主动提出加公筷。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总觉得不好意思用公筷,尤其是在老人面前。
记得有一次,春节去姥姥家拜年,在饭店里就遭遇过尴尬”。
据其介绍,“当时孩子小才4岁,免疫力低。酒店也没有给公筷,我就喊了一下服务员,让他上一双,这个举动让姥姥、姥爷不能理解。
他们觉得有些生分,影响了气氛。最后姥姥给别的几个孩子夹菜,也没有给我儿子夹,回家路上,老公还说我不懂事……”。
调查到受访者在家庭式聚会或和要好的朋友聚餐时,一般不会使用公筷,甚至连喝汤,都会用各自的小勺子。
只有与不是特别熟的朋友聚餐时,会考虑使用公筷,但也不会主动提出,有就用。

于彦芳主任认为:不分餐,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传播媒介
使不使用公筷,与疾病到底有没有联系?
于彦芳主任认为,许多疾病可以通过 “病从口入”感染健康人体,最常见就是使用筷子,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触筷子,大家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有时还互相夹菜,容易产生细菌的交叉感染。
比如,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这也可能就是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80%的主要原因。
03
幽门螺旋杆菌,胃病的罪魁祸首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病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等,家人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会提高。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不分餐的话,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引起胃癌的第1类(肯定)致癌原,而胃癌病死率在我国位居恶性肿瘤之首,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04
全民“公筷时代”
欧美人由于习惯分餐制,所以该菌的感染率明显低于中国人。“还有,冬春季节高发的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所以在幼儿园时应尽量餐具专用”。
所以,全民都要树立良好的“公筷意识”
“咱们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直延用着共餐的习惯,一盘菜你夹我也夹,有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还为客人夹菜,客人碍于面子也不得不吃”。
即使有些餐馆提供公筷,不少人觉得两双筷子换来换去很麻烦,所以公筷也成了摆设。孰不知,这种用餐习惯会带来很多健康隐患,传播很多疾病。
于主任建议,大家在外就餐时,可以在每盘菜刚上桌时,摆上公筷公勺,用公筷拨出来一些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慢慢食用,这样做既避免口水交叉,又控制了食量,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于主任呼吁:全民都要树立良好的“公筷意识”,推行“公筷行动计划”,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用餐习惯,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使用公筷,从我做起!

05
于主任的健康小课堂
01
于主任提醒我们,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是直接影响幽门螺旋杆菌能否被带入体内的关键环节。
必须杜绝生肉,有不少人喜欢吃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锅时肉还没有烫熟就吃,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接触幽门螺旋杆菌的机会。2
幽门螺杆菌还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而认真、仔细地刷牙是消除牙菌斑、预防龋齿最有效的方法。
吃蔬菜或瓜果时,切记要消毒、洗净或削皮;用餐时使用公筷。
对于刚会进食的宝宝或者吃饭时难“伺候”的幼儿,父母最好不要用口嚼食物喂他们。3
于主任认为,民以食为天,吃一直是人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件事,但是一定要注意饮食与个人卫生,使用公筷,免去患病的担忧,才能让吃真正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END·
您的分享和点赞
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赞赏
— 更多医院咨询,敬请期待—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