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雯博客一日看不尽长安花-侧耳是你倾听如我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597
一日看不尽长安花-侧耳是你倾听如我
面向西安火车站的时候,我向后望去,城墙上的旌旗缓缓流动,漫天柳絮因风起。我默默地向西安告别,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重逢。


去一个城市前,我总是诚惶诚恐,担心着它与其他普通城市别无二致,担心这次的旅行毫无意义。西安却总是不同,无论被人包装得多么现代化,我都能从边边角角发现出它并不愿意隐藏起来的赤子之心。

比如名为“长安通”的一卡通披甲树螽。它比“西安通”有趣多了。私心想着,若“武汉通”改为“江城通”或者“汉阳通”,必定引人入胜,前者取自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后者取自“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壶关吧。”一个城市的独特与可爱,往往就是从细节打动人心的华婷婷。
地铁卡上总是不重样的文案。“路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十三朝古都”等等,掩藏不住的悠悠历史,说也说不完的骄傲过往。长安是告诉我们:“哎哟,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掩藏自己的光芒位面神农,奈何太耀眼,怎么也遮不住啊。”
去哪儿都绕不过的城墙。一个专业为打地洞的同学告诉我,古代打仗的时候,敌人就是在这些城墙上架天梯攻城的,我们就会扔石头下去阻挡他们。我和朋友想起鲜血淋漓的战场,不仅心生寒意。
六年前,烈火骄阳,乔丽娅恰是中考结束的日子,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这座城市游玩。炎热的天气让我时不时地耍着小性子,不愿意多挪动一步感受西安城的酷热。然而当我们租着自行车沿着城墙缓缓骑行的时候,颠簸的青砖、一簇簇的外国人、破烂的旧钟、赫然伫立在西安火车站上的“西安”两个大字,这一系列事物裹挟着微风,带给我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喜欢。
今又见城墙,摸着上面粗糙的纹理,想体验出什么“物外之趣”来,却什么感觉也没有。就想起了初中学的第一篇文言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自觉惭愧陈希米,若我还能保持着一颗异想天开的心,必定能看出这城墙不同的意趣。想必是被大学英语课给吓着了,把原本满是精灵触角的心给抹杀了。
出租车司机的西安话。不知是不是自己武汉话听多了,坐在出租车上听到沉默的出租车司机突然冒出的“九块二,你给九块吧。”,竟被其语气之温柔给吓到了。这次旅行,出租车坐了三次,有精于算计的,也有沉默寡言的,没有侃侃而谈的,可是他们的西安话总是出奇一致地涌出一股暖意。
随处可见的西安肉夹馍和面食。即使如火车站附近这种生产世界上最难吃食物的地方,其肉夹馍依然有一点点匠心,包装在这些食物外面的纸和碗也有不同的造型。
武汉则不同,大街小巷卖热干面的标配几乎从来都是油腻的塑料小桌小凳、一沓高高叠起的纸盒子,三块五一碗,老板粗暴地撒上酱料,扔给吃者,吃者或西装革履或休闲随性或穿着破烂,都是一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气势,在尘土飞扬、聒噪拥挤的路边,佝偻着腿,用筷子两搅,“吸溜”两下吃完。这种对待食物的人,我先擅自无礼地哀叹一下其生命之无趣,什么时候有关部门应该给武汉人普及一下我苏苏的对美食的态度——“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砀山香尸。”那些必须亲手撕馍泡在羊肉里的美食欣赏者,那些精心熬煮肉夹馍汤料的商家,我深以为是同道之交。
四处可见的诗句和标志性的词语。虽然这些一看就是城市设计者有意为之,但是的的确确是西安本色,所以就不会那么生硬。我记得永兴坊附近有对“嘹咋咧”、陕西八大怪之类的词语的解释,大雁塔周围有很多古代诗人写长安的诗句,我没细看,可能初中语文老师对我影响太大了,对于诗人写长安黑大帅,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到她讲述过的“国破山河在夜无忧,城春草木深”。


这次和朋友一起去长安玩,并没有去拜访名胜古迹,大部分原因是名胜古迹都并非是最初的样子了。不过西安的古迹不同于成都的杜甫草堂、武侯祠那么虚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的确确是可以媲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古城墙也是值得缅怀思索的好去处血色妖瞳,看大雁塔的第一眼会有被震撼的感觉七哥张琪格,遥相守望的钟鼓楼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刘心武写的《钟鼓楼》是北京的钟鼓楼,可是它背后所映射的生活与韵味在西安这座同样有钟鼓楼的城市同样适用。
我渐渐长大,不再向往有很多潮牌店、大型游乐园、电影院、烤肉店等等的都市,而是羡慕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想吃汪曾祺家乡里端午的鸭蛋,体验一把余秋雨在深山里的书屋看书的感受。
所以我喜欢西安,大概也就是西安和西安人带给我一种朴素又热烈的生活方式吧。
下次去西安,我要待的久一点,然后一个人去逛逛那些并不出奇的普通街道,娜雯博客不急着奔赴一个又一个游玩地。走的累了,就叫上朋友金美幸,吃串串,唱歌歌。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