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电视墙一村一故事之瓦岗寨村-风云瓦岗寨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725
一村一故事之瓦岗寨村-风云瓦岗寨
瓦岗寨村








【村名来历】
据《春秋左传》记载,周敬王十八年(即鲁定公八年,前502年)夏天,齐国出兵进攻鲁国西部边远之地。晋国士鞅等率兵前来援救鲁国,鲁定公在瓦地与晋国救兵会师。事后,人们为纪念这次意义重大的会师,便在原会师地的高岗上建造了一座亭子,俗称“瓦亭”,此地称为“瓦岗。”《滑县志》载:“瓦亭即滑境南部”。史学家杨百峻在其《春秋左传注》中说:“瓦,即今河南滑县南之瓦岗集。因为这里曾为瓦地,并有‘瓦亭’,故以瓦岗为名”。
隋朝末年,杨广篡位称帝后,穷兵黩武,倒行逆施,致使国内兵民之变蜂起。大业七年(611年),翟让(滑县万古镇中妹村人)在瓦岗寨揭竿而起,啸聚山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瓦岗军。据《点将台石碑》记载:“古治东郡,黄河纵横西东,滑县东南60里处,两岸荒野溟漠,风沙积丘连绵百里,草木丛生,‘盗’多栖,官府莫能治之。”
翟让在此举起义旗后,为了聚集武装力量和防御敌人进攻,便在瓦岗四周,因势修筑了方圆二十余平方公里的宏伟寨墙,南望通济渠,北临古黄河,河溪萦回,关隘雄奇,城内商旅云集,一片繁荣,瓦岗寨村名由此而来。据《瓦堽集迁移重修福兴寺前后大殿两廊碑志》记载:“瓦堽集,巨镇也;福兴寺,古刹也。”
【历史沿革】
古黄河从道口、浚县大伾山、到河北省入海,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冬),为了阻止金兵,黄河在李固渡决口(滑县西南沙店集),经瓦岗寨,到濮阳、东明,然后夺淮入海,瓦岗寨被洪水洗劫一空,居民留下的很少,有一位老者占卜后说,把瓦岗寨改名成“瓦堽”可以去凶辟邪,堽中的罡字,即天罡,有天罡星保佑,可避水患,罡由四正组成,那四正是指“道正、德正、法正、智正”,那么此后的八百多年间,确实水患平息,瓦堽人从此过上了夜不闭户、丰衣足食的生活。
清宣统元年(1909年),瓦堽属南二区(广惠区),民国29年(1940年)划归卫南县。
民国32年(1943年)7月10日,平汉路东之暂编第六军及独立第一、第二旅(原国民党24军等)共约8000人,侵占滑县、长垣间之焦虎集、瓦堽集地区。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冀鲁豫军区于7月30日发起卫南战役。8月2日超新星闪光人,我军突然强袭瓦堽集,战至3日上午,全歼伪独立第一旅1600多人。19日上午,袭击袁庄,当晚,攻击大范庄,残余伪军向卫河以西狼狈逃窜。此役,我军共歼灭伪军5600余人,卫南战役大获全胜。
1949年滑卫两县合并后,瓦堽为滑县九区。1974年省县考古,确认了瓦岗寨的历史渊源,将“瓦堽”恢复为“瓦岗”之称。1981年经省政府、地区行署批准,将“瓦岗”恢复为原名“瓦岗寨”。
【地理位置】
瓦岗寨村位于北纬35°19′东经114°36′,道口镇东南30公里处,地处平原,S307省道穿境而过,东临S213省道(原G106国道)和G45大广高速慈周寨镇高速出入口,西接G230南北快速通道至S28长济高速牛屯镇高速出入口,南临新荷铁路,荷泽、郑州、新乡、开封、安阳、濮阳、鹤壁周边七市均可在一至两小时到达。
【姓氏人口】
瓦岗寨现有人口4602人,共有姓氏20个,即:伦、蒋、李、张、樊、王、刘、梁、石、杨、周、徐、沈、祁、毛、彭、殷、韩、可、郑。瓦岗话属中原北方方言,与北京话的声母、韵母大体相似。仅就语言、腔调与周边地区稍有差别。如:瓦岗寨话与长垣、西南的牛屯不一样。
【经济概况】
瓦岗寨是一个农业大村,总耕地面积6681亩,种植以农作物为主,占95%,夏季主要种植冬小麦,秋季主要是玉米和花生。以邦成农业合作社为龙头企业,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和观光农业。伟民农业公司推广种植的牛奶红薯新品种供不应求,系列产品红薯干、红薯醋等发展势头良好。以伟民科技建筑防护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防水材料企业连锁发展,施工队伍遍布河南、河北、山东等数省。以瓦岗寨生态旅游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了“隋唐风云第一寨”的瓦岗寨旅游品牌。
【文化旅游】
瓦岗寨村“农家书屋”创建于2006年7月,现藏书11400册,标准书柜16个,音像制品配备齐全,各种报刊30种, 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农家书屋”先进单位。瓦岗寨村文化活动丰富,群众自发组织了大唐霓裳舞蹈队、戏迷豫剧团、夕阳红太极队、开心舞蹈队、民族风舞蹈队、军乐队、舞狮队等,长期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瓦岗寨旅游景区位于瓦岗寨村瓦岗军点将台遗址处,占地150亩,由安阳瓦岗寨生态旅游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开发建设。2006年11月奠基兴建,2017年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县政协委员联谊观光首选景区”、“安阳市未成年人伦理、心理、生理教育基地”。
瓦岗寨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带”的一部分。古黄河在永济渠和通济渠之间多次滚动改道,瓦岗寨处在黄河古道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造就了一大批隋唐英雄,瓦岗寨走出的传奇英雄翟让、李密、单雄信、王伯当、裴元庆(裴行俨)、罗成(罗世信)、谢映登等家喻户晓,王君可(王君廓)、尤俊达(牛进达)、郭孝恪、常何等成为唐初名将,武士彠、许敬宗、崔义玄等成就了一代女皇武则天,凌烟绘像的24位大唐国公中,瓦岗军走出的有6位,魏征、程咬金、徐懋功、秦琼、张亮、张公瑾等为开创大唐盛世奠定了丰厚的根基,瓦岗寨成为隋唐军事文化旅游胜地,被誉为“隋唐风云第一寨”。
瓦岗寨旅游景区加快了旅游业转型升级、标准化试点工作,重建了唐代福兴寺、观音台,引入了大量的石雕、碑刻等文物资源,突出了“隋唐忠义文化园”主题内涵;新建了滑雪场和丛林穿越项目,突出景区的军事体育竞技主题;重新启动了东岳庙英雄庙会,塑造了瓦岗寨品牌,初步构建了旅游线路框架,吸引着国内外众多隋唐文化爱好者不远千里探古寻幽、观光旅游。
【村中古会】
九月十五会:相传,大业十三年(617年)初,瓦岗军取得了荥阳大捷,决定避开虎牢关的天险,夺取兴洛仓。翟让、李密选精兵七千,虚张声势,声东击西,从荥阳急速南进,绕道阳城(今河南登封),翻过方山,从巩县西南四十余里的罗口(今巩县芝田),直扑兴洛城。仓城守军千余名毫无准备,措手不及,义军迅速占领。兴洛仓的守将邴元真等率所部缴械投降。
仓城攻破,瓦岗军全军沸腾,决定立即开仓放粮,消息传开,数十万百姓,涌向仓城,领取义粮。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加义军,队伍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
瓦岗军将士将粮食种子运至瓦岗寨,耕田播种,农历九月,瓦岗寨喜获丰收,从九月十四到十六,瓦岗寨大会三天,以纪念瓦岗军众英雄开仓放粮、赈济饥民的好汉精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畜健康。
瓦岗寨九月十五会聚集了天地之灵气,此后数百年商贾云集、人才辈出。由于黄河泛滥、战火连绵,瓦岗寨昔日巨镇的辉煌如过眼云烟,而英雄古会几经沉浮、沿革,变成了今天辐射周边的文化、商贸、聚友大会。
东岳庙英雄会: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二到正月十八的一个月,是瓦岗寨人为纪念瓦岗军将士的东岳庙英雄会,人们纷纷涌进东岳庙上香献供,诵经上寿,祈寿祈福。庙堂里香火燎绕、灯火辉煌,宫灯高挂,求财、求官、求子者诚心膜拜,有求必应。最热闹时,法器之声响彻云霄,祈诵之声伴以游玩者们的喧闹声终日不散。
相传,公元601年夏天,新到任的齐州都头秦琼,和原都头樊建威奉命各押解两名犯人到山西省泽州和潞州。不料分手时二人的路费全被樊建威带走。到最后秦琼债台高筑,只好当掉祖传金装锏,卖掉宝驹黄骠马,得知买马的人就是单雄信,秦琼很爱面子,不敢相认,一气之下,病倒东岳庙,被观主魏征搭救,魏征懂得医术,用针灸的方法治好了秦琼的病。单雄信得知此事后,立即用暖轿将秦琼抬往二贤庄,与秦琼促膝而谈,魏征也常过去,三人便成为知己,商议晚年在此谈经论道,怡养天年。后人便重修东岳庙,并起会一月,以此纪念魏征、秦琼、单雄信三人相识相知的深厚情感,以圆观主魏征相约论道的心愿。
东岳庙英雄会聚集天地灵气,辐射周边百里,是民间文艺、旅游、商贸、聚友的大会,瓦岗寨景区在大会期间还推出了“隋唐古道滑雪节”、“梦幻大唐灯光节”、“情景穿越剧”、“瓦岗军水岸打铁花”等系列活动,逐步向“文、养、商、闲、情、奇”的高端方面发展,打造瓦岗寨精品文化品牌,吸引周边数省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旅游。
【文物古迹】
瓦岗军点将台遗址:位于瓦岗寨景区内,是当年瓦岗义军为演兵和出征而修筑的一座高台,是瓦岗军的标志性建筑,2004年11月,该遗址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碑亭采用四柱结构,代表着瓦岗军出了四位破隋兴唐的大将军:“程咬金、秦琼、裴元庆(裴行俨)、罗成(罗世信)”,也代表着四位名垂青史的大唐国公“程咬金、秦琼、徐懋功(李绩)、魏征”。碑亭顶部为双层八角,代表着瓦岗军从公元611年揭竿到618年投唐,八年的辉煌历程。
福兴寺:位于瓦岗寨景区内,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重修前后大殿两廊,清道光九年(1829年)季夏再次进行修缮。1966年,“破四旧”的潮流习卷全国,冲击福兴寺,捣毁神佛塑像,砸掉牌坊石碑,焚烧寺院藏书,千年古寺毁于一旦。
《瓦堽集迁移重修福兴寺前后大殿两廊碑志》碑文显示:“瓦堽集,巨镇也。福兴寺,古刹也。大殿两廊,因仍旧制也。重修碑志,嘉善垂久也。佛何昉乎,始于周武帝,夜梦金人,而像奉之,历梁、陈,以至唐贞观时,建塔设寺,以便天下崇隆……今本集会首李学孔等,同众善人等,举寺中。补之颓者,坚之暗淡者,无不鲜明之,由是丹青赭垩,由是金塑神像,焕然更新……滑邑生员刘登云撰 大清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十五日旦”
福兴寺前有观音台,相传南海一带瘟神作怪,民不聊生,观音菩萨决心到南海弘扬佛法,发下“常居南海愿”。海龙王第五子狻猊主动化为鳌龙,驮着观音到南海救苦救难,并随行护法,为一方百姓讲经说法、大化天下,使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太平、幸福的生活。南海观音像为石质汉白玉,高10.8米,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坐落在三米高的观音台上,与普陀山南海观音遥相呼应,“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护佑着瓦岗寨的平安,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南海主权,方寸必争,观音庇佑,永享和平。
棠阴书院:位于原瓦岗寨高中院,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三月,后毁于战乱。《棠阴书院碑记》碑文显示:余至滑之明年丙辰春三月,以公务适瓦堽之里,田野既治,岁事维时……唯兹白马,代有贤令……作堂三楹,东西各为三楹。堂之前春,一小池若犀角状,池之南障以屏垣,又其池之西南建碑亭一所,其外为门,规制雅密轮奂。具美卜,以是年夏,四月经始,七越月而落成……予既以是答邑人之请,迁复题其贤,颂曰:棠阴书院,盖取诗秦风,蔽芾甘棠,勿翦勿伐之义,以见三公之遗爱入人之深,而民之不能忘,如此也亦俟,夫后之观人风者。赐进士第,文林郎,知滑县事。上海孙应魁撰。县丞:王琦、王文辉;主薄:黄甲;教谕:常来茹;训导:王儒周;官典史:谢镇,同立。嘉靖三十六年岁次丁巳春三月吉旦
伦家祠堂:位于瓦岗寨村南街,占地610平方米,始建于明崇桢十二年(1639年),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1994年进行修缮。《明故耆老伦公蒋氏郭氏合葬之墓志铭》石碑存于该祠,碑文显示:“公讳恭,字敬之,姓伦氏,滑故族也,籍附锦衣卫校尉,里居太平乡,瓦堽者,家焉。高祖曰……滑庠后学眷生夏栋、宋煋书丹篆盖。”《大封君笔亭伦大公墓表》石碑存于该祠,碑文显示:“黄门李子曰:北吾太父母笔亭伦太公之墓也。大公生于正德辛己九月二十二日,殁于万历巳亥十月二十日,葬于明年庚子三月十一日,去今四十有一年矣……崇桢拾贰年岁次已卯一月之吉”
国公祠:位于瓦岗寨景区内,始建于贞观十七年(643年),2007年重修,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屋脊为古典的灰色,屋身、柱子、槅扇门窗涂饰棕红色,通体显得热烈而又辉煌。
大殿檐下四周都饰有斗拱。斗拱之下的大小额枋都绘有彩画,色调以蓝色为主。大殿前檐墙的东梢间、西梢间雕刻镂空花窗,横披窗用木条拼成条形方纹。
大殿正门楹联黑底金字,上联是“忠义智勇开国元勋”,下联是“直孝谋正治世良臣”,“忠”和“直”指的是魏征,“义”和“孝”指的是秦琼,“智”和“谋”指的是徐懋功,“勇”和“正”指的是程咬金。
国公祠内,四位国公的彩绘雕像高四米,人物形象逼真、传神,展示了大唐元勋赫赫功绩和盛唐恢宏气度。四位国公既是开国元勋,又是治世能臣,功勋卓著,可谓是“破隋兴唐创立不朽业绩,名垂青史彪炳一代风流”。
【古今人物】
伦彝:明朝时人,出生在瓦岗寨村。据滑县志载:“官山东沾化县知县,著有《笑谈说》”。伦彝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关心民疾,为民称颂。沾化县人曾在瓦岗寨为其建牌坊一座(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树德行碑一个。
张天放:1880年出生在瓦岗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开明绅士、思想进步、报复远大、爱国亲民、德高望重。
张慧僧:1901年生,瓦岗寨人,张天放之子,又名运智,1930年参加革命,1938年在抗日战火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滑县第十九小学名誉校长、中共东明县县长、滑县抗日人民政府武装大队副司令、冀鲁豫边区第六专署副专员、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中央农业部监察室主任、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北工程局副局长、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1987年4月18日,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86岁。
张缉吾:瓦岗寨人,青年时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山东省委工作八年,并任要职。曾和老一代中央领导并肩作战,后调上海抓农业工作。他思想进步,爱党、爱国、爱家乡,曾先后几次为瓦岗寨小学捐献图书。
伦秉珂:1926年5月出生在滑县瓦岗寨一个农民家庭。1946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电子工业部物资局局长、党组书记。因患肾癌不幸于1989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遗体告别仪式于1月24日在八宝山举行,江泽民、钱敏、曾培炎、齐一丁、李兆吉、王士光、高峻、王宗金、李元如、蒋崇景、王曙、耿锡祥等领导送花圈吊唁。
刘书田:1922年2月14日出生在滑县瓦岗寨,1943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任华北区蛋品公司科长并任新乡分公司会审科长;1953年7月至1958年8月在中央商业部财会局任科长;1958年8月开始在西藏工作20年,先后任自治区贸易公司财会科长、自治区筹委会商业处财人科长和综合办公室主任、自治区生产指挥组财贸组党支部副书记、自治区商业局副局长、1977年9月调中央商业部,财会局任副局长、1982年12月离休,2002年元月3日北京逝世,享年80岁。
樊国祥:1938年出生在滑县瓦岗寨一个农民家庭,中共优秀党员,兰州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任四川省重庆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政教处办公室主任、教授,正师级干部,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
【历史事件】
瓦岗寨小学成立及党支部诞生
瓦岗寨村小学是从几所私塾过渡而来,当时学校位于北门里路东,门朝西,原有堂屋、东屋、西屋十六间。校南有座影壁墙,上面有五尺宽空隙,塑有泥像三尊。
小学有学生三十多名,具是地富子弟,董老备老师是位清末秀才(长垣县董新店人)教私塾。后来又添郭备之(上官村乡郝三寨人)和本村张运秀等人,扩招至四十多名学生,命名为“育英小学”,教算术、国语、常识三科。
瓦岗寨村知名人士张天放提倡科学,反对愚味,于一九二八年开展剪发放足,发动全村群众,兴建学校,一九二九年建新房三十八间,共计五十四间,一所新型学校全部落成,校门朝南(滑县县立第十九小学校),校门上面张又题写“发扬国粹,培植人才,精神奋斗,振兴中华”,张慧僧为名誉校长。
一九三〇年共产党员吴海修派赴豫南做地下工作,不幸被捕入狱,张天放营救出狱后又安置到小学任教,方圆几十里的学生都慕名来求学,学生人数增多,县又调来校长姚占春、张运春,还有副校长王秀生携同乡王德堂、田省吾、王挽九、陈振亚等(具是长垣县人)。把学生编为六个班,附设女生一班,三十多人,教师靳廷秀(女,慈周寨乡郭屯人)。全校男女生达三百多人。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正是国难当头,共产党员冷楚、杨勉夫妇二人,遭政治迫害,从河北奔乡来滑,聂真同张慧僧为了散播革命种子宣传马列主义,将冷、杨安插瓦岗小学任教为掩护。到校后随即建立瓦岗党支部,冷为负责人。冷先发展党员伦万贞、伦顺安、李世山、刘赵氏。随积极成立穷人会,成员有李世山、将玉堂、王付义、蒋运坤等十几人,当时伦万贞星期天推着小车去到各村卖盐,进行革命宣传。冷老师任五、六年级历史,讲书时由远及近,结合“五卅”运动、“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九?一八”事变对学生进行革命斗争教育,与此同时,党支部创办“沙土周刊”党报(因瓦岗四面环沙而取名),在学校内部,与富农出身的副校长王秀生展开了一系列革命的斗志斗勇活动。因为工作需要,冷楚、杨勉夫妇和吴海修先后调离瓦岗。1933年3月,冷楚被任命为中共保属特委书记,翌年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代理市委书记,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村中故事】
“黎明四十五”的由来
“黎明四十五”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追其来源砸钱宝马女,知其缘由者甚少。它的原意很好理解,泛指人们身处险境而又无可奈何之时,就应当一跑了之。在滑县东南一带,许多人不仅解其意,而且熟知其典故的来源。欲探其源,还得从隋末的农民起义英雄翟让谈起。
翟让,隋末韦城(滑县万古镇妹村)人,是瓦岗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原来是东郡(滑县东白马墙村)法曹,也就是管理刑狱的小吏。他痛恨隋朝的暴政,同情百姓苦难,放走不少因抗捐、抗税而被捕入狱的无辜农民,因而触怒了官府,被抓入狱,眼看就要被处斩刑。翟让的好友、狱吏黄君汉,很器重翟让的为人义气和反隋大志,不惜冒杀头之险从狱中救出了翟让,嘱托他立即高举义旗,救生民于水火之中。翟让逃回家中,适逢兄长翟弘、侄儿摩侯、街坊王儒信等人正在苦苦想法如何前去搭救。翟让突然回来,大家惊喜之余,又面临着两件大事:其一是官逼民反,形势严峻,必须立即商定起义,因为稍一犹豫,官兵就会追杀过来;其二是确定较合适的起义地点。其实,对于这一点,翟让早就成竹在胸,这就是到韦城西边不远的瓦岗一带举起义旗。因为他早就了解到当时瓦岗地处黄河南岸,北与白马渡口、黎阳渡口临近;南与通济渠相望,同时由于黄河多次泛滥,造成这一带沙丘起伏,芦苇丛生,河流纵横,树木遍野,地势十分复杂,既便于屯兵,又便于出击,实为理想的根据地。
主意一定,马上行动,于是翟让带领全家及其好友几十口人,星夜奔向瓦岗。黎明时分,来到瓦岗,安营扎寨,举起了“顺天应民,推翻暴政”的义旗,因韦城离瓦岗刚好四十五里,“黎明四十五”这句俗语,便流传下来。
八步三眼井的传说
八步三眼井位于瓦岗寨东大街南端路西,始建于隋末,现已废弃。八步三眼井最西边为甜井,供吃水,井口宽1.5米,井台宽2.8米,由四块青石合拢而成,其余两眼井依次位于向东四步、八步处,井水咸、臭,也已废弃,由于大街地面抬高,井口掩没于地下0.5米深处。
大业七年(611年),翟让在瓦岗寨举起义旗后,各地农民纷纷投奔,外地义军接连归顺,吃水成了当务之急,翟让命军师贾雄筹划打井之事。贾雄向庙内高僧请教,高僧说:“八步三眼井,色味各不同。青、白、黄相间霍华德怪鸭,甜、咸、臭味腥。白蛇侍青龙,井水自然成。”
贾雄不解,找东街蒋有水历尽艰辛为义军打井,打了数十米深却不见水。一天夜里,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第二天早上,雨停日出,只见八步之内,一眼井变成了三眼井,并且井水味道各不相同,应了高僧所言。众将士非常高兴,认为此井为神井,翟让将此三眼井取名为“八步三眼井”,并且下令,西井水清味甜供人喝,中井色白味咸供马饮,东井水黄味臭专浇花,各取所用。
神土的传说刘守森
明朝弘治年间,隋末翟让起义的发祥地瓦岗出了一个大恶霸,老百姓给他送了个诨号叫“地老虎”,他常常依仗权势,胡作非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一年秋天,庄稼还没收完,老天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寨内寨外沟满壕,老百姓房倒屋塌,叫苦连天。“地老虎”的马棚也因找不到干土垫圈,马圈里成了一窝稀泥。“地老虎”看着他的大骡子大马在圈里不安,埋天怨地的发起火来:“你这个老天,也不睁睁眼,连一点干垫脚土都找不到了,我的马腿都快沤烂了,你还下个球啥!”他老婆也嘴里不干不净地在一旁嘟噜起来:“他娘个蒜瓣脚,这时候除了点将台上有干土,哪里不都是稀泥巴?”“地老虎”一听,忽然喜上眉梢,一拍巴掌道:“着啊,就点将台上有干土,一会儿叫伙计们去拉几车不就得啦!”他老婆一听急忙阻拦道:“哎呀,那上面的土可不是好拉的!十里八乡的穷光蛋把瓦岗寨上的响马当成神敬,说点将台是神台,他们能叫你好好拉吗?再说啦,要是真的有点神气,招来三长两短的,咱可吃罪不起呀!”“地老虎”不以为然地说:“程咬金在瓦岗寨上当过皇帝,老子在瓦岗寨也是一跺脚四下落土,谁敢拦个咳嗽叫我瞧瞧!”大管家也在一旁帮腔:“你老命大,就是有点邪气也镇得住!”于是,“地老虎”就命令大管家带领两位长工,套上四匹大骡子大马去点将台上拉土。
穷百姓遭受连阴雨真是度日如年,饿得个个皮包骨头,他们白天不敢招“地老虎”的庄稼,便冒着雨到点将台附近揪蘑菇准备充饥。大伙看到“地老虎”的大管家领着人到点将台上拉土,就像是剜自己的命根子,又心疼又气愤。但大伙都明白硬碰硬不行,只得你看我,我看你,敢怒不敢言。这时,一位叫张有智、一位叫蒋骁勇的两位后生,相互挤了挤眼,点了点头,绕了个弯子踏泥蹚水回村里了。
大管家在点将台上一连拉了三车土,乐得“地老虎”竖起大拇指吹起牛来:“长眼睛的都瞧见了吧,老子拉神土当垫脚,没人敢拦咳嗽!”不料,第二天早晨“地老虎”却傻了眼:那四匹大骡子大马都肚子鼓鼓地死在马圈里啦!“地老虎”吆三喝四,骂长工喂牲口不在意;“地老虎”老婆也骂大管家多嘴多舌,为她家招来了灾星。
正在“地老虎”一家人吵吵嚷嚷的时候,突然从村东走来了一位头戴青笠、身披蓑衣的算卦先生,在“地老虎”大门口喤唧喤唧直摇铃,口中念念有词:“一摇知风雨,一卜察吉凶。若欲却神邪,除非问先生。”招惹了一群孩子和妇女围着看稀罕。“地老虎”老婆听说门口有位善卜吉凶的先生,急忙走将出来,叫先生到家里给她算卦。先生问她有何灾星要除,“地老虎”老婆说:“四匹大牲口不知怎地一夜给死光了,会不会还有啥灾星?”那先生眯缝着眼睛,文里文气地问:“这些牲畜近日都到哪里使役过?”婆子答曰:“昨后晌到点将台上拉过三车土。”“啊呀!”算命先生忽然惊叫一声,说道:“此土非凡土,乃神土也,安敢动车去拉乎?瓦岗点将台乃苍龙白虎聚首之地,神气冲天,若有得罪,必遭大难!此岂止死牲畜之灾,恐怕要灾及主人,连累子孙啊!”婆子吓得魂飞天外,“地老虎”也面如土色,连连哀求先生找一个破法。那先生左掐右算,咕哝良久,终于说出一个破法来:院子正中拉土六车,加倍还土,修补神台,以示真诚祈求赎罪;荤供九桌,供奉三日,叩请苍龙白虎下界享用;待雨过天晴,唱大戏一台,晓谕四里八乡,均得保护神台。先生最后说:“心诚则神灵。只要你真心照办,保你平安无事。”说毕,收了卦,茶不喝,饭亦不吃,扬长而去。
“地老虎”和他老婆惟恐“灾及主人客厅电视墙,连累子孙”,件件照办,不敢含糊,盼望着“心诚则神灵”,保他全家平安无事。这下子可给快要饿破肚子的穷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口福,大伙夜里悄悄来到点将台,把供品吃了个一干二净,解除了几天饥饿之苦。
原来,张有智和蒋骁勇回到村里,为了保护瓦岗军起义的旧址点将台,想了个妙法,夜里偷偷让“地老虎”马圈里牲口吃饱了干黑豆料,饮足了水,黑豆料在肚内迅速膨胀,使其撑涨而死,然后找一位外地好友扮作算卦先生,天明到“地老虎”家门口摇铃算卦,引其上钩,以狠狠惩罚破坏点将台的罪恶行径。
从此以后,“神土”的故事一直在瓦岗一带广为传诵,老百姓更加爱护点将台,土豪劣绅再也不敢动用“神土”。所以,具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瓦岗军点将台至今仍完好无损。
张慧僧的传奇故事
张慧僧,1901年生于瓦岗集一个书香之家。少年时代,在家乡读小学。青年时期,当过学徒,小学校长。1938年夏,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命斗争。曾担任冀鲁豫四专署副专员、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等职。解放战争中,他在冀鲁豫行署任职,从事土改和支前工作。全国解放后,先后任中央农业部监察室主任、西北黄河水利工程局副局长等职。1987年因病逝世于西安。他将自己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
痛打贪官张家驹
1928年春,张慧僧在滑县地方自治筹备处工作兼第十九小学名誉校长。在此期间,他亲眼看到滑县教育界的腐败。国民党滑县教育局长张家驹贪污大量教育经费,克扣教师工资,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全县教师无不义愤填膺,许多人到县政府告状。可是县政府竟无人理睬。
张慧僧对张家驹这种罪恶行径极为愤慨。他邀集全县小学校长找张家驹讲理。张家驹蛮横霸道,于是,张慧僧便与毛延栋等人发动全县300多名小学教师,在一个深夜赶到县城张家驹住处,黎明时分,当张正和姘头在屋里酣睡时,张慧僧和毛延栋领着教师搭人梯跳进 教育局院里,砸开了张家驹的屋门,将其拖到院子里,一顿痛打,姘头吓得尖声惊叫,张家驹也吓得浑身哆嗦,连声求饶。早饭后,张慧僧和毛延栋等又组织教师对教育局的账目进行了查对,查出了张家驹贪污教育经费,克扣教师工资的真凭实据。张慧僧将情况对教师说明后,教师们齐声高呼:“打死张家驹”、“勒死这个贪官污吏”,纷纷上前挥拳痛打,不一会儿,将其打得皮开肉绽,头破血流。张慧僧见大家出够了气,便将张家驹捆得结结实实,拖到县政府大院,要求县长将张家驹撤职查办。
县长王曾达看张慧僧等拿到了张家驹贪污的真凭实据,无法再进行包庇,又见全县教师吼声震天,早已吓得心惊肉跳。于是当场宣布将张家驹撤职查办,扣押起来,听候处理,并立即补发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
党外布尔什维克
1929年10月,张慧僧被滑县国民党县政府委任为四区区长。几个月后,因不堪忍受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龌龊之气,愤然辞职,回到县城其父开办的毛巾加工厂。表面上不再过问政治,实际上仍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与中共地下党员聂真等交往甚密。并多次利用父亲名望和小工厂冒险掩护党的地下工作人员。1930年秋,共产党员冷楚、杨勉夫妇为躲避敌人的迫害自保定来到滑县,同时,陕西渭华暴动失败后,华县的陈亦平、王子云也来滑避难,张慧僧和父亲经过周密计划,将陈亦平、王子云安排在小工厂内。接着,张慧僧又利用瓦岗十九小学名誉校长身份,将冷楚夫妇介绍到十九小学当教员。这一切刚刚就绪,又突闻共产党员吴永三因参加革命活动在开封被捕的消息,张慧僧马上让父亲前往开封找熟人、托朋友,想尽各种办法救出了吴永三。随后,张慧僧也将其安排到瓦岗小学当教员。后来,冷楚夫妇因在学校发展党员暴露了身份,引起了当地反动劣绅的仇恨,劣绅煽动学生闹事,冷楚夫妇被解聘。张慧僧闻讯迅速赶到学校,耐心说服了学生,平息了风波洪紫琳。考虑到继续呆在滑县处境危险,冷楚夫妇决定北上。临行前,张慧僧倾其所有,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钱送给他们作路费。此后,张慧僧仍尽心保护和照料陈亦平和王子云,直至风波过后,才让他们离开滑县。张慧僧舍生忘死为党工作,滑县地下党员亲切地称他是“党外布尔什维克”。
投身抗日斗争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向华北大举进犯。在这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张慧僧毅然挺身而出,投身到抗击日军的斗争中去。1937年底,中共滑县党的负责人指示张慧僧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接受任务后,张慧僧积极活动。不久,一支声势颇大的青年抗日救国宣传队成立。在张慧僧带领下,宣传队成员深入广大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所到之处,张慧僧经常发表演讲冷梦梅,他说:“国之将亡,哪还有家?保得国家,才有我们大家。”“父老兄弟们,团结起来,共同抗日,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修炼文明。”其言词慷慨激昂,颇有感召力,凡有民族正气的百姓听了,无不热血沸腾,发誓要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在张慧僧等人的有力领导下,滑县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1938年元月,由张慧僧主持,在上官村召开了全县各界知名人士联席会议,商讨守土抗战大计。会议决定成立滑县抗日保安总队,公推张慧僧为总队长。
1938年3月,在日军进攻滑县的炮声中,张慧僧率领滑县抗日保安总队英勇地进行县城保卫战。在日军猛烈进攻下,他与战友们并肩战斗在城墙上,英勇抵抗,直到城被攻破,方才撤离县城。这次战斗,充分表现了张慧僧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后不久,张慧僧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举行入党宣誓仪式时,张慧僧激动地表示:“从今天起,我的整个生命都是党的了,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我将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
积极进行统一战线工作
1939年10月,深孚众望的爱国民主人士贾心斋担任了国民党滑县县长。为了争取贾心斋抗日,张慧僧主动向党组织要求,前往国民党滑县县政府进行统一战线工作。他的要求很快得到批准。其父与贾心斋是朋友,贾心斋见到张慧僧非常高兴,当即委任张慧僧为滑县抗日武装大队长。
1940年3月,在八路军讨伐石友三的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丁树本惊恐万状,唯恐受到八路军的打击,决定撤出濮阳,南逃投降日军。在南逃前夕,企图裹胁贾心斋,贾心斋接到丁树本令其南逃的命令后,一时举棋不定,思想斗争十分激烈。张慧僧知情后,及时向其晓以抗日救国民族大义,耐心劝导贾心斋说:“现在日军重兵压境,丁树本丢下人民不管,只管自己逃命,实在可耻可恨。咱们是滑县人,尹惠熙可不能丢下滑县人民不管呀!如果我们也跟着丁树本南逃,必将遭到滑县人民的唾骂,成为千古罪人。”贾心斋听了张慧僧的话后,连连点头说:“我是主张抗日的,丁司令要我们撤退我心里也不愿意,可是我们留下来,力量太孤单了呀!”张慧僧说:“丁树本走了没有什么了不起,八路军还在豫北一带抗日,你怕什么?”当贾心斋担心自己是国民党政府的县长,怕受到八路军的歧视时,张慧僧则开导说:“你一贯支持抗日,共产党、八路军是知道的,定会欢迎你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绝不会歧视你。”后来,加上地下党杨锐等人的一齐劝说,贾心斋终于决定不随丁树本南撤。此时,有些政府官员如县政府秘书可毅斎、刘道一等知道了丁树本要国民党滑县政府随其南撤的消息,纷纷找贾心斋,力主南撤。贾心斋又动摇不定。张慧僧再次恳切相劝。他对贾心斋说:“人民反对南撤,我们若随丁去,定会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在他的一再劝告下,贾心斋才又安定下来。丁树本南撤不久,即在长垣县城公开投降日军。消息传来后,贾心斋才恍然大悟,对张慧僧和杨锐等人的劝告表示由衷钦佩。接着便在张慧僧、杨锐等人的劝说下,毅然宣布起义,率领国民党滑县政府全体人员投奔了八路军。
同叛徒汉奸吴蓝田的斗争
1941年7月,由于日军频繁“扫荡”,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不断缩小,整个冀鲁豫边区行政区划作了调整。张慧僧奉调到冀鲁豫边区政府、边区参议会驻冀鲁豫办事处工作,担任办事处委员。是年夏,上级党组织指示张慧僧,让他物色合适人选伺机除掉叛徒吴蓝田。吴蓝田原是中共豫北地委组织部长,1940年公开叛变投敌。他勾结日、伪、顽、杂,疯狂捕杀中共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对抗日军民危害极大。张慧僧接信后,辗转反侧思虑了好几天,最后,把这一重任交给了他的堂弟、有胆有识枪法极好的张润华。并与其周密商谈了刺杀吴蓝田的行动方案。后因叛徒出卖,张润华惨遭吴蓝田枪杀。吴蓝田为了报复,曾多次派人探听张慧僧的下落,扬言要杀他全家。为此,他讲将全家搬到外县暂住。领导和同志也劝张慧僧:“吴蓝田心狠手毒,你要小心一点。”张慧僧却毫不畏惧地说:“这点小事都怕,我还怎么工作。”一次,他外出办事回来,偶尔回头,发现几个行踪可疑的人正在跟踪他,张慧僧不动声色,找机会拔腿就跑。后面的人看见已被张慧僧发现,就不再隐讳,边追边喊:“站住,我们是吴司令的人,不然,就开枪了。”张慧僧也不搭言,照着一个喊话的家伙就是一枪。敌人也随即开枪,子弹从他耳边飞过,他跑了十几里路才将敌人甩脱。回到办事处,大伙见他帽子没有了,衣服也挂烂了,都关切地询问,他说:“遇上吴蓝田的看家狗了杜高吧。”大伙儿一齐惊叹道:“好险。”但他却笑着幽默地说:“咱老张命大,‘菩萨’保佑着呢。”
此后,由于张慧僧声望日增,引起敌人的极大注意。伪河南省政府先后在开封召开了两次所谓声讨共匪张慧僧大会。伪河南省政府和日军曾两次悬重赏捉他,全副武装的日伪军去瓦岗捉拿他七八次,三次烧毁了他家的房屋。有一次,敌人抓不到人,恼羞成怒,竟开枪打死了10余名百姓,还杀害了张慧僧的一个堂弟。然而,敌人的屠刀,并没有使张慧僧屈服,反而更坚定了他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
严于律己
1942年冬正午牡丹,日军向根据地进攻,冀鲁豫军区通知,非战斗人员和群众一起转移。此时,张慧僧因长期在外奔波,加之生活条件艰苦,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和高血压病,经常头疼,难以入眠。军区领导安排他回瓦岗暂作休息。回家的第二天,在瓦岗一带工作的同志们闻讯前去看望。他们一进门,看见张慧僧一家正吃着野菜窝头和高粱面糊糊,就说:“慧僧,怎么净吃这个?你有病呀!”张慧僧连忙掩饰道:“不常吃,偶尔吃点味道挺不错的。”第三天,一位同志给张家送去半袋麦子。张慧僧说什么也不肯收,他一再说:“比起前线那些流血牺牲的战士周子冉,我们吃得差点又算得了什么,这些麦子还是留给那些伤病员吧。“送粮的同志无论怎样也说不服他,一急干脆放下麦子就走。张慧僧对他说:“你若不带走,我会给你送回去的。”无奈,这位同志只好又将麦子背了回去。其实,长期以来,由于日伪连年“扫荡”,土匪到处抢劫,他参加革命又收入微薄,生活十分困难,野菜窝头对他们来说已是难得的美餐。善良的妻子不得已埋怨了他几次,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有病不能工作已很不安,不能再给组织找麻烦。”这次说是回家休养,其实他也难得空闲,他借机阅读了大量的革命书籍,并不时地热心帮助在瓦岗一带工作的同志解决困难。
1943年,张慧僧的病更重了,在参加一次军政联席大会时,突然晕倒在地,被送往晋东南八路军总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他刚能够自理生活,就缠着医生要出院。医生说:“不行,你还没有完全恢复,一紧张还会再犯。”张慧僧连忙回答道:“大夫你放心,我一定好好保养。”可是,回到办事处一工作,就把在医院说的话全都忘掉了。张慧僧为了勉励自己为革命多做工作,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生命不止,战斗不息。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可贵的献身精神。
敢于直言上谏
1947年,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可是由于党内“左”倾思想泛滥,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很大损失。滑县许多乡村也有乱杀乱打现象。张慧僧耳闻目睹许多无辜遭受迫害,深感痛心。有一次,瓦岗的父老乡亲找他哭诉。张慧僧再也坐不住了,他马上向区党委组织部长刘晏春汇报了这一情况,希望领导能采取紧急措施,制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不料,后来在一次会议上,竟有一位负责人指责张慧僧立场不坚,对阶级敌人心慈手软,但张慧僧并不在乎,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他,要实事求是,向党讲真话,他顶着巨大压力,向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人薄一波如实汇报了地方土改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看法,薄一波很快给张慧僧写了回信,信中称赞他直言敢谏,做得好,做得对,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因为给薄一波写过信,在全国解放后的三反、五反运动中,张慧僧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诬陷为有反党嫌疑,工作中也常受打击。但张慧僧宁折不弯。一些好心的同志劝他随和点,他说:“原则上的事我就是要坚持,我是党的人,看到党有了失误我应该直言上谏。”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全国解放后,张慧僧又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1953年香蕉花,他担任了中央农业部监察室主任。次年,又被任命为西北黄河工程局副局长释延孜。从此,他将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黄河治理和开发工程。为治理和开发黄河,为人民造福,他竭尽了全力,在黄河两岸工作了几十年。许多次黄河泛滥抢救,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由于常年在外奔波,生活条件简陋,再加上疾病的折磨,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家人望着他那憔悴的面孔,无不心疼落泪,但他却很坦然地说:“现在比打仗时好多了,为人民服务么,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能象老太爷那样清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许多老干部被批斗。张慧僧同样不能幸免。1967年1月,三管局的帮派头目不断揪斗张慧僧,他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叛徒”、“反革命”,检查、批斗、劳改,各种凌辱接踵而至,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直到1971年3月28日,被折磨的奄奄一息才获释回家,名为“戴罪立功”。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张慧僧的冤案才得到平反昭雪。
1987年4月8日12时30分,张慧僧,这位无产阶级的优秀战士,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6岁。4月1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对张慧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他的一生“坚持真理,刚正不阿,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在历次革命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党和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
村支部书记:伦彦竹
神土的传说:刘守森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