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手王一曲《送别》洗铅华: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北兰亭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506
一曲《送别》洗铅华: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北兰亭


《送别》是弘一法师(李叔同)送给好友许幻园的作品位面官商,相传晚晴老人望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良久,随后叶子小姐弹琴,他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样的传世佳作。
鲁迅曾言:“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弘一大师一生为振兴律学超级合成,不畏艰难,潜心研修,实践躬行,他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亦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在其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大师。
相聚时珍惜,离别时淡然,心放下,来听黄帅意蕴深长的致敬之作《送别》……
194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荼毗后留下舍利一千八余颗,舍利块五六百颗,于泉州清源山西弥陀岩及杭州虎跑定慧寺建塔供奉。
弘一大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世寿六十三,僧腊二十四,他的一生,赵朴初居士有诗为证:
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美文欣赏
送别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图为弘一大师晚年慈照,摄于1937年9月,上海,时年58岁。
弘一大师(1880-1942)是我国近代一个戒行精严的有名高僧。俗姓李,初名广平,又名成蹊,字叔同;留学日本时改名岸、又名哀,号息翁,名字屡易,一般通称他为李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别署很多,常用的有一音、弘裔、论月、昙昉、僧胤、月臂、胜音、胜髻、胜臂、亡言等。
1880年,大师诞生于天津一个姓李的富裕盐商家,祖籍浙江平湖。父筱楼,母王氏,晚年生师,排行第三。他五岁时,父即去世。他的年轻的母亲对他管教极严,七岁上即命从二兄受业。十岁以后,习“说文解字”及临摹篆帖,尤喜临宣王猎碣公会贡献币 。十七岁时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诗词和八股,又从唐敬严学篆及刻石。1897年他十八岁,在母亲的作主之下和俞氏结婚。第二年(1898)“戊戌政变”,同情康梁变法的政治活动,因此被疑为康梁同党;加以他的母亲是个侧室,在大家庭之间也很难相处得好,他即奉母南下至上海居住。
他到上海不久,因文字之交得识松江许幻园,即迁居许氏的城南草堂。这时他交游中最要好的是松江许幻园、宝山袁希濂、江湾蔡小香、江阴张小楼,和他结为天涯五友。
1901年,他考入南洋公学经济特班肄业。特班的教授是蔡孑民,上课方法由学生自由读书、写日记、送教授批改;又教学生们读日本文法,使自译日文书籍,暗中鼓吹民权思想。他与邵闻泰、洪允祥、王莪孙、胡仁源、殷祖伊、谢无量、黄炎培、项骧、贝寿同等诸同学同为蔡孑民所赏识。
1905年四月,他的母亲逝世,他便决心东渡日本留学,临行他填了一首金缕曲词留别祖国并呈诸同学。有“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及“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是祖国,忍孤负!射手王”的佳句,可以想见他去国时胸怀的悲壮和对于祖国的抱负了。
他到东京后,不久即考入上野“东京美术学校”,从日本著名洋画家黑田清辉(1866-1924)学西洋画,中国留学生在这个学校学洋画的以他和曾延年(孝谷)为最早。由于他天才的卓越,他的作画成绩不久即被刊载于大隈伯爵所办的国民新闻。他在校外又从上真行勇学西洋音乐韩湘水博园,专攻钢琴和作曲。
他在留学期间,慨于祖国文艺的落后,即联合留日同学曾延年、吴我尊、谢抗白、李涛痕、黄二难、欧阳予倩等组织一个戏剧团体——春柳社,得到日本新派戏剧家川上音二郎(1864—1911)和藤泽浅二郎(1866一1917)的启发和帮助,最初排演了“黑奴吁天录”和“茶花女遗事”等西洋名剧,他自扮演女主角,这是中国人演话剧最初的一次,对于推动我国后来话剧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在学画、演剧之外,又独力主编一种“音乐小杂志”(半年刊),在东京出版后寄回上海发行,可惜出了几期就停止了。近代西洋画、西洋戏剧、西洋音乐等艺术之输入中国,在初期的介绍工作上他是一个开山的鼻祖。
1910年,他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即执教于天津工业专门学校。辛亥革命后到上海,在城东女学教授文学,三月间加入“南社”。不久应太平洋报之聘,担任文艺编辑并主编画报;同时他又和柳亚子等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发表当时第一流书画家的书面、印章拓本等。

弘一大师出家之前,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艺术教师
1912年秋天他到杭州,任教“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第一师范)。他所教的功课是音乐和图画。学生用的石膏模型凡重要的无不购备通天仙道,一切教法完全仿照外国的专门学校,图画音乐都有特定的音乐教室和图画教室。他教图画着重木炭写生,教唱歌着重音程练习,教弹琴则着重基本的指法练习,一切都要求学生们达到完全准确的地步。
他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作,曾选集“浙师”师生的作品编为“白阳”(1913)自为书写影印,又编有师生板画集一册,恐怕是中国最初的新式板画集了。1914年,他兼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教授,在南京时又与高师校长江谦(学佛后称江易园居士)等于清凉山扫叶楼创立“宁社”,陈列书画金石,提倡爱护祖国的文物遗产名佳花园三区。
这个时期,他写了不少的诗歌和乐曲,其中如《春游曲》《送别》《月夜》《晚钟》《落花》等,有的是用西洋有名歌曲来改作的,这些多数收入于“中文名歌五十曲”。中国人作歌兼作曲的当时只有他一个人。他的学生有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傅彬然、吕伯攸等,后来国内教授音乐的师资大多数和他有薪传的关系。
1916年,他从日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说断食为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自古宗教上的伟人如释迦佛、耶稣都曾断过食,并且还列举实行的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他那时正患神经衰弱症,即决心试验一下。到了第二年十一月间,便到虎跑定慧寺去实行。
他试验断食三个星期,其间照常看书写字,并将断食情况逐日写上日记。他在虎跑体验了寺院清净的生活,又时闻法轮长老说法,这是启发他出家的近因。
试行过断食后,他回到学校照常教课,唯实行了素食,并且请了《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大乘起信论》来研究,自称为居士了。1918年7月13日,他即决心到虎跑定慧寺从了悟和尚剃度出家,结束了他三十九年尘俗的生活。
他在入山之前,把平生的艺术作品、书籍、衣物等分赠给朋友和学生。油画作品赠给北京美术学校,石刻印章赠给杭州西泠印社,笔砚碑帖赠给书家周承德,图书珍玩赠给故友南皖崔旻飞,平时所临碑帖赠给同事夏丐尊,衣服赠与学校工友闻玉,其余照片纪念品及零缣断素,分赠与学生丰子恺、刘质平及吴梦非。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
他出家后几个月,即到杭州灵隐寺去受戒。受戒以后,旧友马一浮赠以《灵峰毗尼事义集要》和宝华山的《传戒正范》,他详细披览,深感受戒期间一切仪式都未如法,因而发愿学律,这是他后来成为一个律学大师的因缘。
他因为杭州故旧太多,酬酢太繁,不久即开始过着行脚的生活。其间广泛地披览了道宣律师、灵芝律师、蕅益大师诸师的著述,他费了五年的时间精密研究,完成了一部“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自己书写细楷,由上海穆藕初施资印行。
1927年,他在杭州吴山常寂光寺闭关,这时浙江政局初变,有人主张破坏佛像、没收寺宇,佛教界人心惶惶,他虽不任寺院主持、不收徒众,但为护持三宝,毅然出关与当局周旋,并致书蔡孑民、经子渊、马夷初等诸师友陈情,并提了一些改革佛教的意见,不久事态才安定下来。
1928年秋天,他为了刊行《护生画集》(丰子恺作画,他写题词)到了上海,这时他的旧友尤惜阴(出家后名演本,近居南洋金马仑)、谢仁齐(出家后名寂云,近改名了性居四川乐山)在沪候轮将往暹罗,他临时决定和他们同行。船到了厦门,受了缁素的挽留,于是便和尤谢二人分手在厦门南普陀寺住下来。
这一年冬天,他的朋友和学生夏丐尊、经亨颐、刘质平、朱稣典等为他发起募筑精舍于上虞白马湖;落成后,他写了李义山“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睛”一联志谢,因号为“晚晴山房”。

1920年夏,弘一大师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闭关。图为弘一大师与当地居士合影
他出家以后,布衣草履,过着行云流水的生活,过午不食,寒不逾三衣,人们以为他太自苦了,而他却一直坚持着比丘应守的律制。他觉得南闽亚热带的气候对他的持戒生活是很合适的,从而也有终老于是乡之意。从此以后,他虽时常往来于浙江慈溪金仙寺、五磊寺、上虞晚晴山房、法界寺,温州庆福寺、杭州招贤寺,青岛湛山寺等处弘扬律学,但最后仍回到南闽。
他在南闽,住厦门泉州较久,漳州仅小住数月。1942年10月13日(旧历九月初四日)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世寿六十三,僧腊二十四,遗骨分葬于泉州清源山西弥陀岩及杭州虎跑定慧寺,各各建塔。

1922年,弘一大师与因弘法师(右)、周孟由居士在温州合影
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境、四分戒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他对于《华严经》有精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清凉大师的《华严疏钞》尤推崇备至。他为了劝导后学,曾撰“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附刊于他所写的《华严集联三百》一书。
他对《清凉疏钞》曾有一个大愿,想下二十年功夫把它重新“厘会”“修补”和“校点”一下,再刊板流通。可惜这个愿望没有实现。1929年他游福州鼓山,发见清初所刻“华严经疏论纂要”的庞大木板,知道此书尚未入藏和流行,即发起印刷二十五部分赠国内外佛教学术团体,可见他对于佛教文献极为关怀。

1936年,弘一大师与佛学家虞愚(右)及蔡吉堂在厦门合影。虞愚后为《护生画五集》的文字书写者
弘一之所以成为律学大师,不只是他对于律部的钻研和整理,而是他的实践生活。他对微细的戒行也能行守无亏。如某年他从温州赴杭州时,借了温州庆福寺一副碗筷,到杭州后即托人带还庆福常住;碗筷之物虽微,以既是某寺僧所有物,一芥不容侵损。又他在厦门南普陀兜率陀院时,园中桃子正熟,净人摘了几颗来供养他;他说这是常住公物,依照僧团律法要通知常住采摘按人分配,他才可以接受。他借用常住经书,凡有破损,一定要修补才送回去;洗衣、缝补及日常洒扫,都自己动手,决不假手于人。他每到一处,临别时必将所住房舍打扫洁净而后行。对于金钱问题他尤看得冷淡。他平时请用经书衣物,起先由少数师友布施,后来请经费用较大,夏丐尊等发起“晚晴护法会”专门从经济上护持他,但除请经之外,他也绝不动用护法会的钱。丁福保有一次寄钱给他,他以“佛制不可贪蓄”为理由原数寄返,其持戒的精微和细行的检点多类此。

1936年,弘一大师拍摄于厦门鼓浪屿日光岩
弘一大师对于戒律的见解最受明末澫益大师的影响。他认为近世传戒的形式,常聚集数百人并以一月为期,并非佛世的制度。主张受戒不须多日,主要的问题在和尚于受前受后应负教导的责任。他引澫益大师的话说:“是故诱诲奖劝,胡中惠宜在事先;研究讨明,功须五夏(即五年学律)。而后代师匠多事美观,遂以平日开导之法,混入登坛秉授之次。又受时虽似殷重,受后便谓毕功,颠倒差讹,莫此为甚沙漠圣贤!”
他的律学思想,前后曾经变化,最初他读义净大师译的有部律,律学思想多宗有部。后来继续披览道宣律师、灵芝律师、澫益大师的著作,遂改奉四分律。1931年二月他居上虞法界寺,即于佛前发专学南山律誓愿,并自誓受菩萨戒。1933年五月初三日蕅益大师诞辰,他在泉州开元寺为诸学律者撰发愿文云:“愿发大菩提心,护持佛法。誓尽心力,宣扬七百余年湮没不传之南山律教,流布世间。冀正法再兴,佛日重耀。”从此可以看出他的律学思想之转变。

弘一大师在韩偓墓道前留影。韩偓系唐末诗人。弘一大师青少年时代即已读其诗文,而更使弘一大师倾心的则是韩偓的不二忠魂。抗战时期,弘一大师将韩偓的一首爱国诗录为中堂,以作精神上的寄托

1938年,拍摄于福建泉州承天寺,自左至右:瑞今法师、泉州报社经理、郑健魂、弘一大师、转尘法师、袁延年、高文显、传贯法师、广义法师和觉圆法师
1934-1935年间,他从日本请回古刻佛典一万余卷,因据以校勘了南山三大部的律学名著,这一件工作是他晚年最大的成就。
他的念佛思想近于昙鸾大师、善导大师的体系。1923年他在上海太平寺曾依北京新刊印光校定本元魏昙惊“往生论注”标写细细研究,对于昙惊的净土理论是相当接受的。他认为修净土宗的人以往生极乐为第一标的,其他讲经、撰述、弘法之事都在其次,要圆满成就这些事业,必须早生极乐、见佛证果,回入娑婆才能完成。这完全是昙惊“往生论注”中五念门之一的“回向”的思想。

1939年,弘一大师与性常法师在一起

弘一大师与广洽法师(右)、高文显合影。广洽法师于抗战爆发后赴新加坡弘法,后曾为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高文显为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一文的记录者

1940年11月12日,弘一大师离开永春,与王梦惺、性常法师留影于桃溪竹篷船中

1940年,弘一大师驻锡泉州留影,时年61岁

弘一大师晚年法相
弘一大师一生说法少、写字多,有人曾希望他多说法、少写字,他说“我的字就是法”,这也可见他对于自己的字的自信。实际上,他的书法就是他的崇高人格的表现。他出家后对于在俗所特长的艺术虽已全部放弃,只有对于写字一项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因此他的书法流传最广。但他的为人重视实践躬行,对于著述原不是他所措意的。他主张“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所以他对著作非常审慎李艺真。
他生前著述辑录出版的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五戒相经笺要》、《佛学丛刊》第一辑、《律学要略》、《安海法音录》、《寒笳集》、《弥陀义疏撷录》、《净宗问辨》、《李息翁临古法书》、《华严集联三百》、《清凉歌集》等;寂后出版的有《晚晴山房书简》第一辑、《晚晴老人讲演集》、《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正在编印的有《含注戒本随机别录》、《删补随机羯磨随讲别录》、《南山律苑杂录》等三十一种,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扶桑集释》(此书分十卷,约五十四万言)等。以上关于律学著作,不过是他预定出版的“南山律苑丛书”的一部分而已。依照“南山律苑丛书”的预告,他还撰有《南山律宗传承史》四卷、《南山律宗书目提要》二卷、《南山律苑文集》二卷等,我希望这些遗著能永远地存在于人间。
文/林子青 一九五七年九月二日于北京
原题:《弘一大师的生平》
李叔同:万事皆空,不废书法
弘一大师的书法
文|叶圣陶
弘一法师对于书法是用过苦功的。在夏丏尊先生那里,见到他许多习字的成绩,各体的碑帖他都临摹,写什么像什么。这大概由于他画过西洋画的缘故。西洋画的基本练习是木炭素描,一条线条,一笔烘托,都得和摆在面前的实物不差分毫。经过这样训练的手腕和眼力,运用起来自然能够十分准确,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于是写什么像什么了。
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摹仿,终于独创。不摹仿打不起根基,摹仿一辈子,就没有了自我,只好永远追随人家的脚后跟。但是不用着急,凭真诚的态度去摹仿的,自然而然会有蜕化的一天。从摹仿中蜕化出来,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喜试网,就是所谓独创了。弘一法师近几年来的书法,可以说已经到了这般地步。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桃华月惮,他是用了多年的苦功,临摹各体的碑帖,而且是写什么像什么的。
弘一法师近几年来的书法,有人说近于晋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呢?实在指说不出。我不懂书法,然而极喜欢他的字。若问他的字为什么使我喜欢,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为他蕴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堂温良谦恭的君子人,不卑不亢,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笔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上,不容移动一丝一毫。再就一笔一画看,无不使人起充实之感,立体之感。有时候有点儿像小孩子所写的那样天真,但是一面是原始的,一面是成熟的,那分别又显然可见姚凤凤。总括以上的话,就是所谓蕴藉,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这样浅薄的话,方家或许要觉得好笑,可是我不能说我所不知道的话,只得暴露自己的浅薄了。
李叔同书法作品















——往期经典,点击文字直接阅读——


















关注学术 传播经典

北兰亭微信公众号平台欢迎广大书画同道踊跃投稿。稿件一经采用将视文章的阅读量情况予以奖励!
投稿方式:
E-mail:beilanting2017@163.com
电 话:13501289505
13120261982
——北兰亭学术部
文章归档